中新網河南新聞6月24日電 (記者 韓章云)6月24日,鄭州市第十五屆公益生態樹葬活動在河南福壽園舉行。當日共有48個家庭參加公益生態樹葬活動,安放親人骨灰56盒。
本屆鄭州市公益生態樹葬活動由鄭州市民政局、鄭州市文明辦、鄭州市綠化工作服務中心主辦,鄭州市殯葬事務中心、新鄭市民政局、河南福壽園等單位承辦。
生態樹葬是一種文明環保的殯葬方式,使用可降解骨灰盒,不立石碑,不留姓名,節約土地,逝者既實現了入土為安,又能保護環境,更寓意將生命和樹木融為一體,使生命得到延續和升華。
自2008年起鄭州市已經連續十五年舉行公益生態樹葬活動,樹立節地生態安葬新風尚。受疫情影響,原計劃于今年清明期間舉辦的第十五屆公益生態樹葬活動推遲至6月舉行。
活動現場以詩歌朗誦《生命在綠色中永恒》致敬樹葬先行者,家屬代表通過杯燭默哀,鮮花祭拜等形式完成和逝者的告別。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盛放逝者骨灰的特制可降解骨灰盒被家屬分別安葬在樹葬花園中,經過自然降解,將和大地融為一體,最終回歸自然。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盡量減少人群聚集,活動將在6月24日-26日三天時間里分三場舉行。
鄭州市殯葬事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節地生態葬是符合社會發展和時代需求的安葬方式,今后將持續宣傳不斷向社會推廣以公益樹葬為代表的多種生態節地葬,倡樹綠色、環保、文明的殯葬新風。(完)